交城:转型引领蹚出新路 挺进全省第一方阵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开发区目前入驻企业达到340户;今年硝基复合肥量能达到300万吨;完成传统产业技改项目20个、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12月25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五场——交城县)现场,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鹏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介绍了交城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成效,他所作的介绍,让媒体记者们看到了开拓创新的交城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

统筹发展,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城乡规划一体化彰显统揽统筹,构建了“1+3+X”的规划方案。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同步同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新建或改扩建城乡公路工程项目28个,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通村率达到100%。垃圾处理方面,制定印发《交城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收集处理生活垃圾16.44万吨。污水治理方面,依托“13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通过扩容扩网、提质增效等工程措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4万立方米。民生事业一体化践行共享共治,推动城乡教师、医生互动交流,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179项乡镇、48项村级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医保、社保、公积金等27个部门773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集中办”;21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掌上办”。

放大优势,建设全省一流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打出强链补链的“组合拳”。以“三个一批”为抓手,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支撑。以“招商引资”为牵引,近三年招引项目23个,开工18个。以“投产达效”为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做足提档升级的“大文章”,刀刃内向,建设生态园区。靶向施策,建设安全园区。精益求精,建设品质园区。下好改革创新的“先手棋”。重点改革方面,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扶持方面,建成高标准人才公寓,累计免费接待服务人才335人次;建成轻量级材料院士工作站、高端特种铁碳合金联合实验室、先进凝固加工技术及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管运分离方面,“三化三制”改革纵深推进。

下足功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创新型企业“独占鳌头”,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户。科技成果“枝繁叶茂”,目前,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4.25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项。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40余户科技型企业与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合作联盟,拥有省级博士创新站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7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累计签订合作协议53项,联合研发项目315项。近期,山西韶泽装备有限公司与陈蕴博院士共建的“轻量化材料及成形技术”院士工作站落户交城。科技服务“宾至如归”,引进中介机构17户,高端型、技术型人才203名,科技研发人数达到710人;为企服务350余次,倾心为企解忧,倾力助企发展。

不断革新,擦亮“中国钙都”金字招牌。产业实力雄厚,现有硝基复合肥企业33户,总产能300万吨,前三季度,全县硝基复合肥产业产值42.28亿元,上下游配套企业87户,配套产值50多亿元,行业及关联产业产值近百亿。主导产品年出口额近10亿元,居全市第一。科创成果丰硕,硝基复合肥主导产品有35个品种,肥效受到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认可。高塔造粒、一步结晶技术领跑全球,流化床滚筒造粒技术国内首创,高温熔岩塔式造粒技术国内领先,全硝态氮中量元素水溶肥成为首例在农业农村部注册的新型肥料产品。政府倾力支持,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彻底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每年设立1000万元科研奖补资金,支持硝基复合肥企业科技创新。投资600万元,对县检验检测中心25项检测项目进行升级改造。与晋阳海关、天津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未来前景广阔,今后将滚动推进三喜绿色新材料、东锦27万吨硝酸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新增产能100万吨,至2030年底产能突破600万吨、产值突破200亿元。

提升服务,实现“养老”变“享老”。政策引领显成效,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精准落实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提质效,积极培育多元养老服务主体,注重城乡养老事业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医养融合增实效,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大力支持采取“养中设医”“医中设养”和医疗机构嵌入服务等方式,建设医养康养结合机构。大力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全面发展,高标准实现“9073”养老服务工作目标。记者 高茜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