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家村“土豆花开了”旅游月文化活动。 张岳巍 摄
我是康建福,岚县河口乡王家村人,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我的梦想。2016年之前,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直到我走上“土豆——土豆专业合作社——土豆花观赏——土豆农家乐——土豆贮藏增值”这条道路后,我的土豆年产值达到30万元,家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幸福生活终于有了盼头。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天不负有心人吧!我也荣幸地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豆大王、致富能手、脱贫典型和党员创业示范户。
1980年,我从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中务农,先后养过猪、打过工、造过林,当过村里的会计。使尽浑身解数,吃尽各种苦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没能够摆脱贫穷的困境。
种植土豆是我们这一带村里的传统农业,我试着发展土豆产业,探索脱贫之路。2005年,我与村里外出务工的农民协商,承包使用他们闲置的30多亩地,加上自己承包村集体土地的10多亩,种植了40多亩土豆,当年土豆产量达到10余万斤,我成为村里人眼中的“土豆大王”。然而,由于种的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土豆,品质差、市场价格低,加之没有合适的贮藏条件,收入并不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再加上子女上学、结婚,妻子体弱多病,我家一直没能摆脱贫困。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时,我家被识别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种植土豆积累的经验教训,使我下决心把土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联合51户农民创办了王家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岚县建福千亩科技示范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巧借东风,利用开发扶贫和吕梁市实施“8+2”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机遇,自发垫滩地150亩,争取到资金、技术、优种、化肥、地膜等政策支持,实施了土豆良种繁育工程、科技示范项目。在我倡导下,2016年合作社争取县扶贫资金15万元,建起了260平方米的3孔薯窖,可以贮藏土豆300多吨,为社员及其他贫困户免费存放土豆。
我们合作社注册了“岚漪河”商标,陆续引进了冀张薯8号、晋薯16号、荷兰薯7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号等土豆优良品种,年均种植原种1000多亩,一级种2000多亩,微型种100多亩,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年产量能达到1500多万斤。2016年,我个人种植土豆40多亩,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总产达到16万斤,仅土豆一项就收入9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甩掉了自己的贫困帽子。当年,加入合作社的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我们的合作社因此获得“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国马铃薯示范基地”“合作经济创新奖”“优秀农民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发展“土豆花开”观光游和“农家乐”乡村旅游为种土豆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2015年7月,岚县举办了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我们王家村作为主景区,人山人海,来自五湖四海和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赏花、观景、看戏、品食,登高乘凉,消夏避暑。我利用城里人喜爱绿色、原生态自然风光及岚县土豆风味美食的特点,在自家办起了以土豆为主要食料的农家乐,当年接待游客300余人次,收入8000余元。
2016年,“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活动进一步升温,我以妻子的名字正式注册了“爱连农家乐”,由县旅游局授牌。在乡里政策支持资助下,投资8万余元,建卫生厕所24m2,厨房24m2,接待餐厅84m2,添置了餐桌、厨具、冰箱、座椅等,新建房屋2间,改建4间,大大满足了游客多方需求,接待游客达到800余人次。2017年,我又投资1万余元,添置了消毒橱柜、彩电,硬化了大院,修缮了外墙,进一步优化美化农家乐环境,还聘请了厨师、贫困户帮工,以一流的服务和标准,打造以土豆为主的纯天然、无污染花样风味美食“爱连农家乐”品牌。
现在,农家乐年收入可以达到约1万元,加上我自产自销土豆的收入、通过合作社收购社员及其他贫困户的土豆进行外销的经营收入等其它收入,我家每年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幸福生活有了物质保障。(讲述人:康建福 记录人:王卫斌 张岳巍)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