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上鱼米乡,芦苇悠悠粽飘香。青塘粽子名扬天下名不虚传,青塘粽子产业越做越大令人振奋!“粽子,粽子,青塘粽子……”时值清明季节,前青塘村里人们包粽子卖粽子的热情与气温一道上升。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做大。我们前青塘村被确定为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在正紧锣密鼓搞建设规划。特别令人兴奋的是村里家家户户发展粽子产业的劲头更足了,仅新建成的青塘村粽子产业园,日加工粽子规模能达15万只,就地解决了村里的170多名男女劳动力就业。今年全村预计可加工销售3000万只粽子,产值可突破8000万元,比去年可增加3000万元,开启了做大青塘粽子产业的新征程!”清明时节,记者慕名走进临县前青塘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开口就欣喜地介绍说。
“青青芦苇荡,深深海眼亮,悠悠粽飘香,家家奔小康!”近年来,前青塘村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粽子产业,打造的“青塘粽子”香飘天下,远销全国各地,成为临县乃至吕梁的一张靓丽名片。全村发展有粽子加工作坊102个,到去年粽子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村里办起的百亩鱼塘、水上乐园、农家乐、红色旅游开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前青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粽子)、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128万元,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
“做大做强青塘粽子产业,打造一个青塘粽子产业园,不仅仅是前青塘村人期盼已久的梦想,更是安业人的愿望。没想到的是这个梦想和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安业乡党委书记曹双龙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成就一个青塘粽子大产业品牌,就可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打造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2月,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个占地20000平方米、年产1000万只、产值达1亿元、集原料种植、加工、包制、销售为一体的青塘粽子产业园建成投产,标志着青塘粽子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青塘粽子产业园全部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生产要求SC标准设计建造,采用传统手工包制工艺,辅以现代化先进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生产的江米、黄米、两米、无糖、杂粮八宝、山楂等6个系列粽子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如今,在吕梁、太原等地,‘青塘村’粽子已经是家喻户晓,成为粽子的代名词。
2017年“青塘村”粽子被吕梁市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入住青塘粽子产业园的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新勤介绍说,自己是“青塘村”粽子的第八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肩负着发展壮大青塘粽子产业的重任。2015年,在继承、完善祖辈包制粽子工艺的基础上,研发了蜜浸大枣粽包制工艺,大幅提升了传统粽子口感。同年,成立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经过7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公司生产的粽子具有传统粽子独有的风味,而且营养价值又高于传统粽子的特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传统美食,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张新勤介绍,为确保青塘粽子品牌质量,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优质服务、诚信经营”宗旨,实施源头管控,全程动态监测,依托青塘村800亩粽叶基地、临县沿黄河岸边的1500亩滩枣和枣花蜜基地,并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向阳镇建成2000亩江米生产基地,在临县建成1200亩优质黄米生产基地,确保了原料品质。
醉美前青塘,村里“宝藏”多,魅力前青塘,发生的故事多,发展的变化多,采访的媒体记者更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数十家媒体先后以《青塘粽子名气大、整村脱贫步子快》《青塘粽子的故事》《小小粽子厂、脱贫大产业》为题,图文并茂报道了前青塘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粽子绿色产业,端稳了金饭碗,脱贫奔小康的事迹。央视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滚动热播《青塘粽子的故事》,央视《正点财经》栏目则以《小小粽子厂、脱贫大产业》等题目,报道了前青塘村发展粽子产业的典型故事,让青塘粽子香飘天下,名扬四海……
“我们的青塘粽子产业园投产不到几天,就接了北京、上海、天津、内蒙等地客户的300万只粽子订单,今年计划加工600万只粽子,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现在虽距端午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尽管每天加工粽子的规模达到6万只,但还是供不应求,通过天猫旗舰店等网络平台销售的粽子达到加工总量的30%。”张新勤信心十足地说,公司将坚持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共赢求永存”的发展理念,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到2027年,年产量要达到3000万只,产值超过4亿元。
“我们青塘人绝不辜负各级政府的厚望,要持续发力,艰苦创业,做大粽子产业,力争把前青塘村打造成“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中国北方粽子生产基地、中国特色古村落旅游胜地、山西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吕梁山上美丽宜居第一村!”说起村里的发展目标,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信心满满地说。( 刘生锋 李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