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兴县蔡家崖乡碾子村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山山和尚头,处处鸡爪沟,下雨顺坡流,晴天到处土”这个顺口溜生动还原了碾子村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的自然条件。

碾子村位于蔡家崖乡西北,辖3个自然村,距县城15公里。总人口363户1119人,常住村108户199人,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4986亩。

山西焦煤集团晋兴能源有限公司是驻该村帮扶单位,乘着党的好政策,在支部引领下,这里的人民开始用勤劳的双手植绿护绿改变生态环境,用行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的同时人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舒展......

典型引领绿化路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让好多人“望而生畏”,背井离乡。然而有一个人却难以割舍家乡情结。早已端上“铁饭碗”的他,本来可安享晚年。缘于对家乡的眷恋,退休后他再次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向大自然“叫板”,用实际行动引领这里的人们改变生态环境、建设家乡。他就是原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高华处。

“咱们这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以前山上植被少,光秃秃的,现在经过精心治理,春天百花争艳,夏天绿荫蓊郁,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压枝,一年四季皆是美景。所以我活着的一天,就要尽心尽力守护好沟里每一棵树,每一寸绿。”宋家沟流域治理典型——74岁的老党员高华处誓言铮铮。

高华处,曾任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退休后,承包了位于宋家沟村(碾子村所辖自然村)的这条荒沟。20多年来,老人肩扛铁锹、手拿树苗,每天都过“植树节”,让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变成了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休闲度假胜地,受到越来越多城市人的青睐。截止2022年,老高承包的4800亩荒地已全部绿化,累计造林6000亩,植树10余万株,培育苗木50余万株。与此同时,还为周边村民无偿支援了各种苗木10万余株,并为碾子村800村民解决了吃水难题,并安排了部分脱贫户、残疾人的就业。

高华处以不畏难、不服老、敢于拼的劲头,几十年如一日改变了宋家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变了广大村民的认识和理念。并在他带动下,一些人先后主动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起到了典型引领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

如今,说起高华处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人们还送给他“造林大王”“当代愚公”雅称,中央电视台还报道了他的光辉事迹。

高华处这个光辉的名字已成为了生态建设的代名词,成为碾子村的最鲜亮的“名片”。

合作造林同致富 

通过高华处的带动,碾子村成立了造林专业合作社,一边植树造林,一边培育树苗,一边增加群众收益。

现年56岁的刘白旦是合作社成员,也是继老高之后碾子村又一位植树造林的典型人物。“自从2015年加入造林合作社后,每年光植树收入就有1万多元,不但收入增加了,而且植树造林的一些技术也在劳动中不断提升,现在我是碾子村植树造林的带头人,一年收入了2万多元”老刘自信地说。

目前,刘白旦已成为碾子村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权威“专家”,越来越多的村民陆续跟着他加入合作社参与劳动,共同推进植树造林产业。

在高花处、刘白旦等一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经过持续不断的奋斗,碾子村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曙光初现。如今的宋家沟早已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园,同时也是观光游乐、文化教育、种苗培育的绿色基地。村里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有13人,植树高峰时参与植树多达30多人。通过植树不但改变了当地的生存条件而且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生态优势逐渐向经济优势转化,吃生态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除此之外,养殖业也是碾子村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村里的养殖致富能人康利军创办了存栏2000头的肥兴猪厂,以高于市场价0.5元消化了碾子村的玉米,让本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实现粮食变现,带动本村常年务工人员3人,零散就业人员12人。“虽然我收玉米的价高一些,但都是左邻右舍,给他们增加点收入,他们心里高兴,也信任我。有时候我资金周转不及时,大伙都理解,把玉米送来厂里说一声就走了,从来不追着我要钱,使我方便了很多。”正因如此,尽管经历过猪价过山车一样的涨跌起落,但康利军对做大做强养猪产业仍然信心满满。

为了保障每个家庭有收入,在乡村振兴路上不掉每一个人,针对低收入家庭,村里设置了保洁、护林等一些公益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家家都有收入。此外,村里每年21万的光伏资金为突发困难的家庭送去兜底救助“及时雨”,村里实现了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4年前78岁的高蝉儿因脑梗住院花费了7万多元,报销加救济承担了6万余元,自己实际才花费不到1万元。“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没得说”,说起老伴生病住院的这件事80岁的白赖则感慨不已。像白赖则一样的在村的老年人有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养老保险、光伏分红、救济救助,完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截止2022年底,碾子村人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

红色文旅开新局 

碾子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便于隐蔽,革命战争年代是120师后勤供给基地和干部疗养院,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战争的硝烟早已褪去,光辉的历史永不磨灭,如今红色的遗址已成为了宝贵的资源。

依托蔡家崖乡晋绥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北坡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等,这些红色革命遗址“串珠成链”成为了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碾子村打响了“红色碾子村,绿色宋家沟”的发展增收牌。

谈及未来打算,碾子村第一书记杨志强踌躇满志的讲,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抓好五件事:一是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等乡土产业,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二是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三是加强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积极联系当地或周边县市企业,帮助脱贫户输出劳动力。四是以现有几个养殖场为基础,从技术、资金、政策上给予帮助,引导村民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业。五是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

如今,宋家沟践行绿色生态的生动实践,已成为碾子村的一张鲜亮名片,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底色”和基础。 2023年依托宋家沟的生态和红色革命遗址优势,碾子村被列入全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碾子村、绿色宋家沟”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

目前,红色旅游规划已编撰完成,不久的将来“山上迎客、山下住宿”,吃生态饭、吃文旅饭将变为该村的现实。(兴县融媒记者:张亚东)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