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建设更高层次宜居兴县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双轮驱动,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聚焦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新型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同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兴县。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体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监督,保证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总结推广脱贫攻坚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充分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二是以产业振兴牵引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及产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继续扩大农机拥有量,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进农业“特”“优”发展,结合县域实际,集中建设东部山地生态农业转型区、中部农牧复合生态农业区、西部沿黄中药材和红枣产业区“三大农业区”。特别要抓好康宁农业园区提升完善和奥家湾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做大做强特色小杂粮、优质经济林、特色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绿色小杂粮30万亩、有机小杂粮10万亩;完成红枣核桃高接换优10万亩;实现生猪年出栏100万头,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生猪养殖、屠宰、储运基地。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三是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水电路网一体推进,全面提升村级文体广场、文化室、活动室等场所服务水平,适度建设村级小公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如厕”难题,力争“十四五”末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按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一般村的顺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全县五分之一左右的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逐步实现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级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全覆盖”。持续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四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衔接;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总结合作总社经验做法,推广“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总社+农户”的模式,盘活农村集体可利用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提升造林专业合作社,有效盘活林地资源。

着力推进县城提质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晋西县城,为转型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国道337、省道218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将沿线的乡镇串联成蔚汾河城镇连片建设带、岚漪河产业发展带和沿黄旅游发展带。其中,县城所在的中心城区采用轴线生长、中心引领的结构,以蔚汾南北路为城市发展轴线,各个城区公共中心引领发展的方式,形成“一主两副”(一主:旧城区;两副:蔡家崖新区和奥家湾片区)、“一轴三核”(一轴:蔚汾南北路城市发展轴线;三核:旧城区、蔡家崖新区和奥家湾片区)、山水相嵌的空间布局。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旧城提质和新区拓展的思路,全面推进大县城建设,提升发展能级。围绕旧城提质,重点抓好城市风貌塑造、路网畅通、老旧小区改造、公厕改造提升、垃圾分类、绿地建设、广场建设、河道综合整治、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十大工程”。围绕新区拓展,重点抓好蔡家崖4A级景区综合配套项目、晋绥干部学院、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全民健身中心、档案馆、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双创中心)和重点企业周转房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培训、休闲、康养、文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兴县城市新名片。扎实开展“五城联创”活动,争取2021年创建市级文明城市,2022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23年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国家森林城市,2025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生态示范城市。三是坚持高水平管理。持续深化“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治六乱”提升行动,严管重罚整治市容秩序,持续推进违法违章建筑的管控和拆除工作。合理规划停车点,全面治理和解决停车乱、停车难问题。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规范小区物业管理,逐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在城镇有合法稳定经济来源的农业人口在城镇更加便捷落户,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推动公共服务向县城周边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探索实施县城优质公共服务下乡工程和“四乡”创业创新工程,推动城市人员下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兴乡。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人才、技术、金融、信息、创新等要素自由流动。培育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形成承载城乡要素跨界配置的有效载体。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产业互动协作,重塑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张明提)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