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模式 营造良好环境——柳林县以淤地坝建设为抓手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纪实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环保资源

柳林县地处晋西吕梁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地面塌陷、水源断流、基本农田毁坏、地下水渗漏、地质灾害高发,加剧了水土流失。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艰巨的治山治水任务,县委、县政府立足民生,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全面加大了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走出了一条资源开采型地区实行“以工补水”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新路子。全县已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784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59座,已淤坝地4.87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度已达到68%。

立足民生,科学规划。柳林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规划实施了“三纵一横”四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区,“三纵”即东部山区以发展核桃林为主配套淤地坝建设工程,西部沿黄以发展红枣林为主配套沿黄提灌工程,中部以建设沟坝地、机修地、滩水地等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发展高效农业配套生态林工程;“一横”即三川河沿岸,铁路、公路沿线全面铺开通道绿化建设生态走廊工程,城区周边大搞城市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三纵一横”实现了全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全覆盖。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搞好水土保持,机制是关键、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实践,柳林县首创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的生态环境治理保障机制,不断激发新的治理生机和活力,通过有效落实土地流转和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等新政策,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工补水、以财扶水、以农养水”的浓厚氛围。同时,县财政对国家立项建设的淤地坝工程项目实行全额配套,按照坝系项目建设标准,全县各大企业、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资治沟治山,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大庄集团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游全面发展”建设思路,边争取国家项目支持,边发挥自身优势,累计投资1.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平方公里,创办了枣林生态农业园区,建成了柳林县城市的“后花园”。

严把质量,突显效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求发展”建设理念,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打造精品工程,取得了新成效。注重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规划前期对全县水土资源现状、沟道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搞好每条流域坝系、每座坝的可研和初设工作,并注意水利与水保、工程与林草、农田与道路、生态建设和乡村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相配套,避免了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为创建精品提供了前提条件。

 注重施工管理,按照国家、省、市对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投资报账制”,严格按照省市水利部门要求,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投标,选择资质信誉高、施工经验丰富、建设业绩突出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委托具有监理职能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理,改变了过去“行政指挥,群众运动”的施工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在近年施工建设的水利工程中,全县未出现任何重大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限时得到纠正处理,保证了工程质量。严格检查验收,县水利局成立了由局相关领导为负责人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组,根据有关水利规范,制定了统一的检查验收办法,每一施工阶段进行完毕,必须有相关人员验收签字,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施工,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从各个环节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质量建设管理,全县近年来建设的淤地坝及实施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验收优良率达到95%以上。加强监督,建管并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两山理论,以抓生态建设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特别是对资源型企业的生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依法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只挖煤不转型,只要当地支持,不听从工作安排的煤炭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不给予任何支持。县委高度重视工程管理运行,专门出台了《柳林县水土保持淤地坝管护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是公路、铁路、工矿企业建设需占用淤地坝工程的,必须经评估作价,全额赔偿。近年来,建设太中银铁路,占用梁家会骨干坝工程,经市县水利部门对所占工程评估后,由太中银公司赔偿98万元,重新建设同级别的淤地坝工程一座;县交通局建设聚雅公路,占用西沟1#、3#骨干坝工程,经专家组评估作价赔偿资金330万元,重新建设淤地坝工程2座。每座骨干坝、中型坝都确定了一名管护员,县财政每年分别给予800元、400元的补助,同时,全面落实了淤地坝防汛经费及除险加固费用,县财政仅今年安排淤地坝水毁加固配套经费360万元。

柳林县以淤地坝建设为抓手,创新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管并重,为推动全县水土保护生态建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景建红)

吕梁日报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